2018.5.24 / 現代文學的外邊思維

主講:劉淑貞(東海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政治大學中文系博士)
時間:5月24日(四)13:30-16:30

現代文學的外邊思維

La pensée du dehors

傅柯的〈外邊思維〉串聯起他早期對「文學」本質性的思考、以及晚年的倫理主體思維:從「寫作」何以指涉自身?書寫的及物性與及物的不可能性,如何導致書寫像是一種個人復健式的運動,重複追企著那消逝的瞬間點?書寫主體在這樣一種看似徒勞的寫作中,究竟自居於何種位置?書寫是如何以其不可能性重新定義寫作、寫作者,以及肉身的死亡?於我,這原本是一個十分私人性的命題,然而在進入學院後它卻越渡了寫作與學術研究之間那條十分曖昧模糊的界線,始終盤旋在我各時期的研究對象與文本之中:從張大春、駱以軍、黃國峻、邱妙津、黃錦樹、王文興……乃至現階段的李渝與郭松棻研究。本講座將討論傅柯與布朗修所談及的「外邊」(dehors)思考,作為一種長期的方法路徑如何可能?

關鍵詞:現代主義、現代中文、外邊、時間、歷史

│講者介紹│

劉淑貞,筆名言叔夏,2014年7月取得政治大學中文系博士,2016年8月獲聘東海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文學作品曾獲花蓮文學獎、台北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國藝會文學創作獎助、九歌年度散文獎等獎項。評論文章對電影與動態影像多有涉獵,發表於《Fa電影欣賞》、bios monthly等刊物,著有散文集《白馬走過天亮》。研究課題聚焦於台灣現當代小說,關注現代中文的書寫與再現、死亡等命題。博士論文《林中路:現代主義小說中的抒情徵狀及其倫理性實踐》獲科技部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論文獎、教育部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論文改寫專書計畫等獎助。現階段研究課題為北美保釣運動者的現代主義實踐。

│建議閱讀文獻│

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外邊思維》,台北:行人,2003
米歇爾‧傅柯(Michael Foucault),《主體解釋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莫里斯‧布朗修(Maurice Blanchot),《文學空間》,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講座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