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系列I 現ㄗㄞˋ發ㄕㄥ

「現ㄗㄞˋ發ㄕㄥ」,是「現在發聲」、「現在發生」,也是「現再發生」、「現再發聲」多元排列與意義轉換,鼓舞藝術領域的未來學者擁抱研究的勇氣。「發聲—現在」這一概念,「現在」作為存有(being)的動態,作為「顯露」於此時此地,而「發聲」涉及到「如何可能」或「如何存有」的問題,換言之,如何凝聚思考而發出強度、如何發聲成為存有的先決條件,「存有」成為命題,不再理所當然。總而言之,它涉及「發聲即存有」,一種「同時」顯現跟將自身錨定於某處的姿態。
這個策劃試圖引介藝術領域當前研究與創作趨勢,關注新興研究、創作與展演議題、方法論、技術……以及研究者、創作者、展演者或創作本身的主體性,另一方面,我們也期望看到個體在其領域的定位與連結,看到現下藝術領域研究者、工作者如何理解與再現自己。

【講座資訊】

3月2日

(一)13:30-16:30/地點:學生活動中心B401教室

【即興科學:等待意外】

Asaf Bachrach(實踐認知神經科學家、舞蹈研究者)
林映彤(國立陽明大學新制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3月27日

(五)13:30-15:10/地點:教學大樓C104教室

【「現ㄗㄞˋ發ㄕㄥ」系列活動分享會】


4月10日

(五)13:30-16:30/地點:教學大樓C104教室

【書寫台灣:想像表演藝術史101】

周慧玲(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教授)


5月22日

(五)13:30-16:30/地點:教學大樓C104教室

【築巢構竅:身體流動交疊的繁殖再現】

​徐永旭(陶藝家)


6月15日

(一)13:30-16:30/地點:教學大樓C104教室

【藝術教育研究與書寫】

林小玉(臺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專任教授兼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容淑華(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研究所專任副教授兼所長)
陳曉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專任教授)
蕭惠君(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專任教授)


6月19日

(五)13:30-16:30/地點:教學大樓C104教室

【糾纏:跨文化實驗電影中聲觸覺的雙重位移】

林欣怡(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主辦║ 北藝大博班實驗室 TaipeiArts Doctoral Research Lab
║協作║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博士班、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博士班、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博士班、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博士班、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產與藝術創新博士班
║技術協力║  教學與學習支援中心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本系列策劃║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博士候選人 楊嘉維
║視覺構成║ M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