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覺經驗作為特殊的知識型態,迄今仍難以被學術體系捕捉,然而美學理論與藝術性研究的本質無非源自知覺,並進一步探索未曾感知的各種經驗現象。實踐作為研究試圖跨越實踐者與研究者的界線,深入透過身體實踐才能進入的未曾感知之境,然而「什麼樣的實踐不僅是創作更伴隨著知識的生產?」透過甚麼研究方法能將「未知」的經驗與他人共享?
藝術類博士在今天首先解開論文書寫作為畢業唯一門檻的束縛,同時意味著必須承擔起對知識生產的重新思考。我們也可以反過來問 :「什麼樣的研究必須以創作作為方法論?」這就不僅是關於藝術的問題,而是關於創造性為何的本質探問,因為所有領域的研究無非都是為了邁向未知之境。
本系列演講邀請不同國家與領域的學者,以創造性的形式分享他們親身涉入的未知之境,不僅為閱聽眾進行概念釐清,更是經驗地共同分享與構建知識。
【講座資訊】
10月4日
(五)13:30-16:30/地點:基進講堂(圖書館3F,入口位於圖書館正門前石階左側)
【美術館的當代轉向—形象風險管理與跨域策畫】
林平(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10月7日
(一)15:30-18:30/地點:基進講堂(圖書館3F,入口位於圖書館正門前石階左側)
【實踐研究中「在地本體論」的創造性資源】
Made Mantle Hood(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教授)
10月18日
(五)13:30-16:30/地點:基進講堂(圖書館3F,入口位於圖書館正門前石階左側)
【身體・藝術的原點:認識自已的出發點】
陳偉誠(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助理教授)
11月4日
(一)13:30-16:30/地點:學生活動中心B403教室(藝大書店同一棟四樓)
【身體/身心/自我:體現與身心藝術的研究】
Thomas Kampe(Professor for Movement Studies, Bath Spa University)
12月27日
(五)13:30-16:30/地點:基進講堂(圖書館3F,入口位於圖書館正門前石階左側)
【批判的臨床:穿越創傷地景的人文知識】
彭仁郁(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主辦║ 北藝大博班實驗室 TaipeiArts Doctoral Research Lab
║協作║ 舞蹈研究所博士班、音樂學系博士班、美術學系博士班、戲劇學系博士班、文化資產與藝術創新博士班
║技術協力║ 教學與學習支援中心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本系列策劃║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博士候選人 陳代樾
║視覺構成║ MdR